喜 閱
. 博 物
  • 简 (简)
  • 繁
  • EN (EN)
  • 圖書館

    • 漫遊香港

    • 動物觀園

    • 花姿招展

  • 博物館

    • 品茗之樂

    • 登山臨水

    • 香港設計

  • 關於我們

© 2021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
版權所有

當圖書館遇上博物館

由你的閱讀品味出發,欣賞一件你會喜歡的藝術作品; 或是由你的藝術喜好,帶你尋找一本你會愛讀的好書。

去博物館探索
並獲得藏品介紹

入圖書館尋書
並獲得好書推介

STEP1

進入主題後,
隨心挑選一件作品開始探索

STEP2

分享你當下的喜好,
發掘你感興趣的知識領域

STEP3

仔細品味為你推介的
精選藏品或好書

i

進入網站

維港寫生

  • 藝術家

    吳冠中

  • 年分

    2002

  • 媒介

    箱頭筆及水彩紙本

  • 尺寸

    36 x 57 厘米

  • 藏品編號

    FA2002.0019

  • 關於藝術家

    吳冠中 (1919 – 2010) 是二十世紀中國以至國際畫壇的一代大師,生於江蘇宜興,早年考入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,師承林風眠、潘天壽。1947年考獲獎學金遠赴法國留學,當年一同赴法的還有雕塑家熊秉明。1950年吳冠中決定回國,期間途經香港。他先後於中央美術學院、清華大學、北京藝術學院、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任教,文化大革命期間一度被調配到河北農村勞動,但仍堅持繪畫。歷年來他從油畫入手,轉向水墨後,一直中西求索,作品糅合了中國傳統水墨與西方現代繪畫的美學觀點和內涵,樹立了獨特的「吳家作坊」特色,創下不少經典作品。

    吳冠中與香港淵源甚深,他先後多次踏足香港,舉辦畫展,亦常應邀出席學術研討會及演講,廣結藝緣。他還專門到香港街頭寫生,畫作屢以香港城市風物為題材。2002年,吳冠中於香港藝術館首次(亦是唯一一次)作公開寫生示範,冒雨描繪維港景色,蔚為藝壇佳話。他對香港的文化環境極表讚賞,曾明言香港是一個制度公正、做實事、重真性的地方,是他「可以看到東方,也可以看到西方」的交匯點,與他的藝術創作不謀而合。

    吳冠中曾表示他最優秀的作品是要留給國家和人民大眾的,生前多次向國內外的公營博物館捐贈作品。歷年來他及家人對香港藝術館捐贈不斷,至今累積達450多項,連同藝術館早期購入的兩幅畫作及私人收藏家的捐贈,香港藝術館成為擁有吳冠中作品最多及最豐富的藝術機構,並成為國際上現代中國繪畫收藏及研究的重要中心之一。

  • 作品簡介

    2002年,「無涯惟智──吳冠中藝術里程」展覽期間,吳冠中於香港藝術館首次(亦是唯一一次)作公開寫生示範,冒雨描繪維港景色,蔚為藝壇佳話。

    通過畫家的文字,我們更可體會他在整件事情上的心路歷程。他憶述:「由於群眾的熱烈要求,藝術館與我商量,希望我做一次公開寫生示範。我作畫一向不願人旁觀,更不做示範表演,表演時是無法進入創作情緒的。但他們解釋,如今畫家很少寫生,青少年不知寫生從何着手,而我長期不離寫生,希望不錯失這唯一的良機,給年輕一代一些鼓勵吧!我無法推辭主人的心意和群眾的熱忱,就只好做一次『服務』性的寫生示範,重在服務,難計成敗了。他們準備從第一筆落紙便開始攝像,一直到最後一筆結束,展示寫生的全過程,將作為稀有的資料檔案。對象就選維多利亞海港,我就在藝術館的平台上寫生……寫生那天,大廳裏擠滿了人,但,天哪!天降大霧,視線不及五十米,維多利亞港的高樓大廈統統消失於虛無縹緲間。濃霧不散,群眾焦急,我當然不願有負群眾的渴望,便憑記憶,對着朦朧表現海港的層樓和往來的船隻,而在如何構成樓群,其落筆先後和控制平衡等手法中也許還能予人一些參考,寫生並不是抄襲對象,寫其生,對『生』的體會,人各有異。」

  • —香港藝術館藏品 吳冠中先生及其家人捐贈
  • 更多資訊
    香港藝術館
點擊圖片放大
下載中
© 2021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
版權所有
喜閱.飛越 優遊香港博物館
喜閱.飛越 優遊香港博物館